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竊國盜匪中共 官媒恐嚇香港中大!



中央喉舌《環球時報》昨刊評論文章狠批中大有關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企圖製造白色恐怖。互聯網

胡混十年要自保胡錦濤於十八大要求港人「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轉自:【蘋果日報2012-11-14日綜合訊】
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日前公佈港人身份認同調查,顯示香港人心未回歸,民調結果挑動中央神經。北京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昨刊登評論文章,高調炮轟中大民調不科學,又語帶恐嚇地叫香港學者「遠離政治」。多名學者指摘有關評論打壓學術自由,企圖製造白色恐怖,中大表明不會被嚇倒,繼續以持平態度進行該民調。 
記者:陳雪玲
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日前公佈「香港人的身份與國家認同」調查,發現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創回歸新低,同時以港人身份優先的比率是1996年來最高,香港不少傳媒均有報道該民調結果,想不到引起北京不滿。官媒《環球時報》昨發表一篇署名梅斯的評論,題為〈香港某些調查少搞為好〉,文章一開始便炮轟中大民調不嚴謹,被媒體「斷章取義、掐頭去尾、生搬硬套」,令「假命題」成了「真新聞」。

「奉勸學者遠離政治喧囂」
篇批鬥文章刊在《環球時報》「國際論壇」版,全長約1,000字,文章抹黑中大,羅列多項「罪狀」,批評調查不科學、傷害兩地感情、以「學術自由」、「學術無禁區」為名,但實際以媒體為主要受眾,質疑民調不應將「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調查。
文章結尾響應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要求港人要「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的路線,語帶恐嚇地警告香港學者不要再做類似民調,「奉勸各位學者,遠離政治喧囂,少玩『滴血認親』的鬧劇」、「想想如何讓港人『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環球時報》昨亦以約1,500字報道民調內容,摘取部份資料指過去十年港人對國家的自豪感相對上升。
今次《環球時報》轟香港學者非個別事件,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教授成名曾被批是「戴着學者頭銜的長毛」;中聯辦文宣部部長郝鐵川曾點名轟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負責的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有欠科學。此外,蔡子強、關信基、陳家洛等學者亦不時捱批。
負責民調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稱,有關民調由1996年開始進行至今:「我哋嘅調查,過去有少少報道,但冇乜迴響,而報道得最多,反而係《文匯報》、《大公報》,因為之前結果係香港人對國家嘅認同增加咗。」馮自言不會因外界評論影響研究:「我哋唔會因為出面嘅言論而變,只要本身抱住持平、公正態度去做,不會有財政或政治壓力。」
香港中文大學傍晚發出聲明,並無反駁上述評論文章,強調一向堅守並致力維護學術自由,讓思想百花齊放,兼容並蓄。大學進行學術研究,會本着學者的信念,致力求真,他們尊重社會上不同聲音及意見,會以理性開放的態度進行學術討論。

學者︰港人唔係靠嚇就聽話
名學者批評《環球時報》評論打壓學術自由之嫌,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斥文章打壓學術自由,重複去年郝鐵川打壓鍾庭耀的手法,企圖在學術界製造白色恐怖。
曾被親北京傳媒點名批評的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郝鐵川代表中聯辦關注,而《環球時報》則反映連中央也關注此情況,相信對負責研究的學者造成一定壓力。
另一備受左派打壓的學者成名亦相信,中央出手打壓香港學術界,無非想叫停身份認同調查,但只會適得其反,「香港人唔係靠嚇就會聽話,香港人唔係豬、唔係狗,唔係你(中央)畀啖飯我哋食就可以踐踏港人嘅核心價值,咁做只會增加對中國嘅疏離感」。


《環球時報》批中大民調言論


節錄自《環球時報》
〈香港某些調查少搞為好〉

‧「民調給出的選項,實質和目的是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讓港人在它們之間選一個,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就不科學。請問香港人如果不是中國人,那麼他們是哪國人?」

‧「這種似是而非的『民意』調查,還是少搞一些好。不僅因為它不科學,更重要的是,如果天天玩弄這『香港人』、『中國人』這兩個概念,到頭來一定會傷害真感情,甚至對內地和香港關係產生實質的不利影響。」

‧「可能有人會以『學術自由』、『學術無禁區』來反駁,但是如果一項戴着學術帽子的調查,以媒體為主要目標受眾,以轟動性衡量成敗,那本身已經不成其為學術了。」

‧「奉勸各位學者,遠離政治喧囂,少玩『滴血認親』的鬧劇,多想想香港的發展,想想如何讓港人『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銳意打擊「港獨」 批鬥陸續來

京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向香港中文大學的港人身份認同調查開炮,不少政圈人士表示不感意外,因為自本地左派人士將舉港英旗遊行抹黑為「港獨」後,北京針對捍衞香港本土意識、抗拒內地化的攻擊不斷升級;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在十八大報告中,更特別提及有關問題,顯示北京已為加強打壓本港本土運動做好準備。
今年7.1遊行有示威人士高舉龍獅旗及港英旗遊行,左派中人開始將有關行動抹黑為港獨。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9月訪港時,便稱港人無論對政府有何不滿,也不應舉英國人的旗。

指不愛做中國人者應棄國籍

首梁振英10月到立法會發言時,則高調反擊新界東北計劃是「赤化香港」、「割地賣港」的指控,強調香港不應「閉關鎖港」,警告外界不能掉以輕心,明顯衝着所謂的港獨而來。
梁振英出口後,北京攻擊行動更逐漸升級。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先發表「死城論」及「斷水論」,指香港不可能脫離大陸,之後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更指不愛做中國人者應放棄中國籍。
此外,全國政協劉夢熊隨即和應魯平言論,倡議立法禁止舉港英旗,反映中央銳意全面對付所謂港獨行為,相信有關「批鬥」陸續有來。

美國研究資助 學者避之則吉

術自由是大學的核心價值,但香港的大學學者,不但要擔心發表文章、學術研究後會隨時被左報、內地官媒撰文炮轟,有學者近年對學術研究的資金來源,也要步步為營,還未啟動研究,就要先作自我審查,盡量避免申請美國國際民主研究院(NDI)、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資助,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據了解,近月有數間大學的學者,曾討論就言論自由等議題進行研究。

未有針對北大清華
談及申請研究資金時,有學者提出可考慮NDI或NED的資助,席間即時有另一大學的學者表明,有關研究應與外國的基金劃清界線,以免被外界質疑調查的公信力。
除了向本港的研究資助局(RGC)申請撥款外,學者也會考慮坊間不同的研究基金。不過,有大學學者透露,數年前開始,有中聯辦官員「忠告」他們,不要接受NDI或NED的資助,類似的「忠告」在最近一、兩年更越來越嚴重。該學者坦言,北大、清華也有接受上述兩機構的研究資助,不明白中聯辦為何這樣緊張,針對香港的學者。


前主管爆料 親中人士曾利誘辦愛國課程 中大通識部力抗染紅


中大通識部前主任張燦輝指中央插手港教育越見明顯。
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香港藍皮書》,誣指中文大學通識課程受美國勢力操控。中大通識教育部前主管張燦輝透露,六年前已有親中人士向他「溫馨提示」,直指中大愛國教育不足,又暗示他可申請經費研發愛國課程,張當場婉拒。加上最近國民教育爭議及藍皮書醜聞,張指中央插手本港教育事務的「hidden agenda」(背後動機)昭然若揭,擔憂學術自由褪色。

 

記者:白琳
燦輝掌管中大通識教育部14年,今年8月退休。張向本報透露,06年本港教育界一知名親中人士高調透過中大高層要求訪問通識教育部,「佢話想了解吓課程,透過副校長,要我招呼佢。」當天該名親中人士率領數名下屬來訪,聽過張介紹課程後,最初頻頻讚好,突然「聲調一變」,對張說:「其實國家對香港好優待、照顧,但係似乎教育課程唔係好適當回應國家要求。譬如愛國教育,做得唔夠。你中大通識教育,有冇考慮過呢啲事情?點解冇呢樣嘢?」

訪問後感到山雨欲來
燦輝當時回答,中大通識多角度探討中國歷史、文化、政制,「理解同反省之後,先至談得上對中國尊重、愛護。」該親中人士聽罷保持微笑,接着暗示中大通識教育部可另闢財路,「如果你肯申請研究經費,好容易。」張隨即表示部門有足夠財政支持。張事後向副校長滙報此事,對方說張「做得好」,自此再沒接過類似「提示」。
該次訪問屬於非正式,張不認為該親中人士向他施壓、威脅或利誘,但感到山雨欲來,「佢好關心,想提示我。佢冇提『黨』字,但係大家明白愛國教育等於愛共產黨教育,中大梗係唔做!」

籲教育界捍學術尊嚴
燦輝不欲猜測上述事件與藍皮書醜聞有否因果關係,不過「連埋最近嘅事一齊睇,肯定有hidden agenda」。
他指通識教育精神與國民教育互相衝突,前者教導大學生批判反省,培養世界視野,後者為黨服務、去歷史化,只有單元價值取向,「欠缺歷史背景去反省當前問題,推國民教育更容易。」
張強調,學術自由、新聞自由及法治是本港核心價值,後兩者已失守,中大至今仍享有「百分百」學術自由。他呼籲教育界齊心捍衞學術尊嚴,「任何政權都唔會輕易放過教育。問題係學者企唔企得硬、點樣面對打壓。」他並說:「暫時我相信未有高壓手段要求改變,如果當日來臨,就係我哋不幸,香港就冇㗎喇。」

課程倡反省中共文化
燦輝批評浸大當代中國研究所「陷中大於不義」,不滿研究所視政治抹黑為「手民之誤」,要求全面回收《藍皮書》,「將『中大』改做『某大學』受美國操縱,係共產黨語言,比單指中大更嚴重,更不負責任。」

重申沒收美國機構捐款
燦輝退休前在中大兼任哲學系系主任多年,也是中大校友,師承已故哲學大師勞思光。張指出,中大創校先賢63年開創通識教育,建基於新亞書院的反省中國文化精神,以及崇基學院的西方博雅精神。三三四學制後,學生多了六個通識基礎課程學分,需要閱讀中西經典及參加25人小班討論,「呢種課程喺大中華圈獨一無二,經過同事探討、嗌交得出來。話課程畀美國佬買起,等於話我唔係姓張,係荒天下之大謬。」張燦輝重申,通識教育部從未接受美國機構捐款,只有校友鄭承峰家族捐款成立研究基金,鄭氏也從不過問研究內容。
各國大學也會派員到美國名牌大學、本港及內地大學取經,以研發通識課程。現時香港大學參考「哈佛模式」,採用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包括當前世界、道德判斷等學習範疇;芝加哥模式則注重閱讀古典;而哥倫比亞模式推崇中國文化,方向與中大相似。


浸大藍皮書批外籍英語教師亂港


薛鳳旋主編的藍皮書(小圖)疑宣揚極左思維。資料圖片
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薛鳳旋主編的《香港藍皮書》多個章節遭外界非議,其中一節狠批外籍教師「衝擊」本港英語教學,部份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對社會、政治的影響,需要加倍留意」。立法會議員批評藍皮書宣揚排斥外國的「極左思維」,不排除稍後邀請校方到立法會交代。

計劃成效有待研究
述章節批評外籍英語教師缺乏為本港學生備戰公開試的經驗,只能教授會話,造成本港與外籍教師享不同待遇的「怪現象」;該書又建議取消英國文化協會輸入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制度。
有傳媒昨日報道此章節時引述英國文化協會稱,該會曾在計劃實施初期協助招募外籍英語教師,很久以前已經停止參與。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亞洲各國設聘請外籍英語教師計劃,本港聘任條件包括必須接受師訓,本港學生可藉此提升英語能力,也增加在校園接觸外籍人士的機會,擴闊視野。至於整個聘請計劃的成效,則有待專業研究,「唔可以就咁用口講」。
他又指,港人對外籍人士落地生根一早習以為常,「正如好多香港人去外國工作移民,好正常,但係本書睇到好嚴重,疑神疑鬼。」據他所知,本港外籍教師沒有特定政治背景,「即使個別教師有政治取向都冇問題,香港嘅核心價值就係自由。」他將去信浸大要求檢討整本藍皮書的研究水平。
有傳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曾致電中大通識教育部致歉,但浸大發言人向本報表示,陳上周僅致電該部門表示成立調查小組,沒有致歉。

【相關新聞】:

臨近十八大《紐時》踢爆:溫家寶總家族坐擁209億,還帶李嘉誠鄭裕彤襄助!
紐時炮轟溫家寶的報導有重大缺陷:81%的金額未核實
周永康策動假消息事件升級 中南海緊急通報薄案
溫家寳公布財產事件 或觸發江、周、曾家族巨貪曝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