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港媒:中共國成為全球第一賣淫大國 性病大國


2010年掃黃現場之“最”: 最淫亂最陽光最惡搞圖片

中國亦是世界第一性病大國。(網絡圖片)



中國是世界第一賣淫大國。(網絡圖片)
據港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中國妓女人數多達四百至六百萬,遍佈每一個城市的酒店、娛樂、休閒場所。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賣淫大國,也是第一性病大國。
香港太陽報近日報導,儘管中國的法律禁止性交易,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賣淫大國,連一向潔身自愛的國際知名五星級大酒店亦艷幟高張,儼如過去的百花樓、怡春院,環肥燕瘦公然拉客,令人側目。
外媒報導稱,包括「凱賓斯基」、「華美達」、「洲際」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豪華大酒店,遭大陸賣淫集團大肆入侵。
報導說,不少夜店娛樂場做的是妓院生意,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眾所周知,賣淫集團的背景殊不簡單,不是得到地方官員支持和默許,就是由權貴暗中經營,外國酒店為了打進大陸市場,不能不入鄉隨俗,按「潛規則」辦事。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妓女人數多達四百至六百萬,遍佈每一個城市的酒店、賓館、卡拉OK、髮廊、按摩店等。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賣淫大國,也是第一性病大國,將來有可能是第一愛滋大國。

千萬性工作者 造就中國性病大國
據網民「四季春歌」發帖稱,保守估計中國現在有1000萬-2500萬性工作者,她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可怕的性病傳染源。
帖文說,美國的性解放運動進行了差不多二十年才出現了可怕的愛滋病,而中國性解放剛開始就不得不直接面對這個「世紀殺手」。
自20世紀80年代初愛滋病被發現以來,已經奪走了1170萬人的生命了。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性病大國,2005年,患性病的比例已經達到每十萬人中5.7例,現在人數還在迅速增長。
「性解放」的程度與愛滋病的感染和發病的速度成正比。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一旦愛滋病失控,中華民族將面臨滅頂之災,這絕非危言聳聽!

「江澤民讓全國人民隨其墮落」
目前的大陸,貪官遍地,色情氾濫,據查落馬官員中95%包養情婦。而中共官員這種糜爛的生活方式始於江澤民執政時期。
有評論說,江澤民無德無能,但精於「厚黑學」。8964天安門屠殺之後,中共的意識形態徹底破產。江無治國良方,於是選擇了以「腐敗治國」,讓全國人民隨其墮落。道德低下的江澤民帶頭腐敗和淫亂,其醜聞早已為世人所知。
《江澤民其人》一書披露,江澤民到底和多少女人有染,恐怕對江澤民本人來說都是一筆糊塗帳。
很多人玩弄女人僅止於兩性關係和金錢交易。大款高官貪色,女人貪財但決不參政,而且這些女人大多是沒有丈夫的自由身。但是江澤民搞淫亂不僅全部使用公款,而且公然將情婦提拔到高級領導崗位,而被江提拔成高官的女人又都死心塌地幫助江禍國殃民,甚至在各個領域裡幫助江澤民禍害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和道德規範。
江澤民的姘婦陳至立敗壞教育、黃麗滿搞腐敗、宋祖英唱讚歌幫著掩蓋國家危機、俄國情人克拉娃協助克格勃促成江澤民出賣中國領土。所以,江澤民的淫亂範疇已經遠遠超出他個人的道德品行,而關乎著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未來。

【大紀元2013年10月18日訊】(責任編輯:郗古韻)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貽害中國百姓及全球的「中國模式」

(記者薛飛綜合報導)
前胡耀邦時代中宣部部長、中共改革派元老朱厚澤病逝三週年,一批知識界人士自發在北京舉行紀念沙龍。前中共農村工作研究室研究員姚監復透露,朱厚澤曾向他談到中國(共)會成為21世紀邪惡勢力這一問題。
姚監復在紀念會上表示自己跟朱厚澤接觸過中,朱曾提供他看兩本書,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和北京大學潘維編的《中國道路》,希望大家對當權者所鼓吹的「中國模式」加以高度重視。當時正是2008年,北京舉行過奧運,西方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共政權開始向世界推出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
朱厚澤的觀點認為,20世紀世界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危機,這時候蘇聯的經濟發展很快,因此世界上左派都擁護蘇聯,都學蘇聯的模式,中國也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說:"這個蘇聯道路、蘇聯模式給世界帶來的是災難,現在21世紀資本主義又出現危機了,現在中國的經濟又是快速發展,世界又在看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自己宣傳中國模式,而且現在中國對外面宣傳、培訓、教育,讓世界走中國道路。」
朱厚澤在北京醫院生命最後的時候對姚監復說:"我跟你說的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會不會在21世紀給世界帶來災難?中國會不會成為21世紀邪惡勢力?這個問題我跟好多人講了, 不以為是,也不願意看我提供的這兩本書,你倒聽了我說的話,看了這兩本書,要組織人好好研究批判這個,否則中國會成為21世紀邪惡勢力。」這是朱厚澤最後給姚監復講的話。
參加座談會的人們認為,今天可以告慰朱厚澤的是,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回答他的問題了。瓜農被城管用秤砣砸死;訪民被治安員打殘、生不如死,到機場 用自製炸彈自殺;熟睡的2歲女嬰在街頭被惡人活活摔死;政府官員及教育工作者強奸幼女;副處級官員可以日均進帳2萬元,坐擁房產上億;偌大中國處處刀光血影,窮人富人都不得平安。僅處理一個薄熙來,扭轉不了政權的野蠻、暴力和頹勢。因為一黨專政下「老虎」「蒼蠅」治國,產生薄熙來的制度不變,中共政權的危機會繼續加劇,還會出現新的薄熙 來。而且,「中國模式」和道路不僅危害中國人,也會像「蘇聯模式」一樣,危害世界。

「中國模式」對下一代的摧殘
6月18日,原永城市委辦公室副主任李新功當日被執行死刑。2011年下半年以來,李新功先後強姦未成年女性11名。
中共一直宣傳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裡寫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但中國的這些花朵經受的卻是接連不斷的摧殘,類似李新功這樣的禽獸官員,教師近來層出不窮。甚至20天內被曝光的就至少8起幼兒性侵犯事件。
今年8月18日,山東濰坊昌樂平原村15歲的女學生張敏在到縣城補習英語回家途中,被她的初中數學老師騙到家中強姦殺害,並碎屍八塊。
湖南嘉禾縣普滿中心小學57歲的老師曾星明以上課不專心為由,進行手摸下體的方式進行「懲罰」;班裡共19名女生就有16名被猥褻,3名倖免者為教師親戚。
安徽潛山縣某小學校長楊啟發,在12年裡先後性侵9名女童。其中今年最大的已經20歲,最小的年僅8歲。
河南桐柏縣黃崗鎮村級小學教師楊士付,今年56歲。其在該校30餘年,多年來性侵小學女生多達16名,並威脅受害女生:「敢告訴家長,就剁掉手。」楊的長期獸性的暴露出於偶然——楊在教室裡猥褻女生時,被窗外的男學生看見並告訴家長。
江西省瑞昌市九源鄉上源村小學發生多名小學生遭教師性侵後染上性病事件,被教師性侵的7名女童皆為小學二年級一班學生,年齡均為8至9歲,父母在外地打工,同為留守兒童。
今年5月8日,海南省萬寧市的後郎小學有6名小學女生集體失蹤,其中年齡最小11歲,最大的也只有14歲。6名女生被萬寧市第二小學校長陳某鵬及萬寧市一政府單位職員小忠帶走開房,並遭強姦。
媒體曝光的這些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面對如此之多的教師性侵案,民眾不得不感歎,這些喪失天良的「為人師表」的教師們是誰教育出來的呢?難道不是黨嗎?根據最新公佈的中國《兒童性侵害調查》,中國兒童性侵案中,80%是熟人作案,其中公職人員占45%。

「中國模式」 「斷子絕孫」
不僅如此,中國的花朵還要面對三聚□胺奶粉,過期疫苗,有毒食品,激素食物,被污染的空氣和水源,拐賣,豆腐渣,虐童,更有中共的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扼殺,多少腹中的嬰兒被強行墮胎。
2008年,大陸發生三聚氰案奶粉時間,官方稱受毒害的嬰幼兒近30萬人,6名嬰幼兒死亡。然而的《新紀元週刊》根據大陸媒體的數據推論受害者可能高達6百多萬人,其中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受害嚴重者近2百萬人。目前中國13億人口中有2,000萬至3,000萬嬰幼兒,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國產低價奶粉的推估有664萬。
2008年山西近百名兒童因問題疫苗致死、致殘。據中國疾控中心公佈的數據,中國每年新增新生兒1600多萬名,每年注射的疫苗超過10億劑次。《南方都市報》曾以八整版發表圖文並茂的調查報告「疫苗之殤」,獨家披露由於生產管理制度落後、官方壟斷及監管不力等因素,造成每年至少有超過1000個孩子患上各種疫苗後遺症,留下終身殘疾。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每天就有192名兒童遭拐賣,而能夠找回的卻只有0.1%。被拐兒童或被虐至傷殘沿街乞討,或被賣去黑磚窯黑煤窯做苦力,處境極為淒慘。失去孩子的父母為尋找孩子,傾家蕩產。
512大地震中,震塌了無數的房子,震死了無數的人。但首先塌了的卻是學校,首先死掉的是學校裡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又都是獨生子女。然政府沒有問責相關人員,沒有罪己詔,沒有向罹難學生父母道歉。
有大陸評論恩威,「如果我們不能確保兒童們的身體健康,用問題奶粉、有毒大米、有毒豇豆、環境污染摧殘他們、迫害他們,連帶著也摧殘、迫害大人們,那麼我們的未來在哪裏,祖國的未來在哪裏? 」

「中國模式」對中國人性的摧殘和破壞
中共執政以前,就大量殺人,執政以後,更加是殺人如麻。土改,鎮反,殺人無數。更主要是在中共幾十年統治之後,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中國人的道德,甚至於人性已經蕩然無存。
徐水良評論認為,半個多世紀中,中共先搞「以階級鬥爭為中心」,提倡「年年鬥,月月鬥,天天斗」,提倡「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以後,又搞「以經濟為中心」圍著金錢 轉,一切向錢看,搞得全民族道德崩潰,人性淪喪。為了維護中共統治,中共企圖以高薪和腐敗來收買知識精英,以腐敗風氣來毒害全民族,企圖造成全民族的腐 敗,來延長自己的統治。幾百人看著歹徒殺人,卻沒有人去制止,幾百人看著落水者掙扎死去,卻沒有人去救助,一汽車人看到歹徒強姦婦女,卻沒有人出面 去斥責。全國到處是毒酒,假藥,毒米,毒油,毒鹽、毒粉絲,毒奶粉,為了自己的小利,不惜毫無人性地毒害和殺死他人,包括毒害和殺死我們的後代——小孩。 計劃生育人員則毫無人性地摧殘母親,殺死嬰兒。所有這一切,正是人性喪盡,天良喪盡!這樣下去,如果讓中共引導全民腐敗的陰謀得逞,中華民族還能立足於世界嗎?
在「文革」中,廣西許多地方流行在光天化日之下臠割肢解「牛鬼蛇神」 等活人,然後煮熟分食的最野蠻暴行。僅在廣西武宣縣,被吃者就達一百幾十人,「其中(被)吃肉後砍頭的1人,挖心肝的56人,割生殖器的13人,全部吃光 (連腳底板肉都被吃光)的18人,活割生剖的7人。」在武宣縣武宣中學,甚至出現了大批學生批鬥完教師、校長之後,在校園內就地架起簡易爐灶,將他們剖腹 臠割、煮熟分食的慘劇。
過去十多年來,在對法輪功學員滅絕性的迫害中,數以百萬計的法輪功學員身陷囹圄、家破人亡。其中中共的惡警用電棍電擊法輪功女學員的乳房、陰部,把電棍插入婦女陰道內電擊,連未婚的姑娘也不放過。一位現年四十五歲的法輪功女學員尹麗萍終於在多年巨大的忍受痛苦中無法再沉默,勇敢站出來揭示自2000年和2003年期間,分別在鐵嶺、馬三家和遼陽等教養院被非法勞教,甚至被投入男牢慘遭輪姦的一段挑戰人類極限的恐怖經歷。

「中國模式」對中國環境的破壞
環境是人類的寶貴資產,但是中國的物質環境已經幾乎被破壞殆盡,禍害千秋。資源嚴重浪費;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發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面積銳減。湖泊大量消失,或面積嚴重縮小,地下水位下降。
作家鄭義稱,所謂「中國模式」是一個掠奪、毀滅全球資源與環境的人類自殺之路。 「中國模式」要消耗世界一半的資源,造出十分之一的產品,而且還要嚴重污染環境。「中國模式」創造出全世界總量第一的空氣污染、世界第一的垃圾和世 界第一的水污染,中國廢水排放量高居世界榜首,比第2~10名的9個國家廢水排放量總和還要多。
中共竊國64年以來,以犧牲環境和民眾利益為代價的經濟發展,導致如今中國環境污染嚴重,令人觸目驚心,化工污染導致中國多地出現「癌症村」,民眾 抗污染群體事件頻發。「太湖衛士」吳立紅曾對大紀元表示:「中國各個地方的環保事件、群體事件很多,體制存在缺陷,腐敗橫行,過多的開發資源,揮霍資源, 治理跟不上,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淒涼。」
近幾年,大陸天災不斷,異象紛呈,高溫乾旱,冰災寒災,土石流,地陷,蟲災,暴雨洪災。進入2013年以來,中國大陸霧霾天氣大範圍出現。中共發改委7月11日公告稱,中國受霧霾影響的區域目前已經擴展到整個國土的四分之一,約有六億人口受到霧霾毒害。今年十一北京又開始出現重度霧霾,有民眾痛斥政府的不作為,不關心民生!

「中國模式」導致中國資源的枯竭
近日,加州大學一位中國問題專家推薦兩名美國專家合作推出的新書《稀缺中國:資源稀缺如何決定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探討了制約中國未來十年發展的最大因素。作者認為,由於增長,中國被制約了,中國主要是被資源稀缺制約的,這是在美國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大問題。
北京曾公佈一份包括69個城市在內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其中大多數位於東北或西部。這些以「銅城」、「煤城」等富含礦物著稱的城市,因無度開發礦山而逐漸枯竭,經濟陷入困境。遼寧省阜新市是1949年後建立的最早煤電之城。阜新建成的海州 露天礦曾是亞洲最大的第一座機械化、電氣化露天煤礦。但經五十年開採,海州露天礦05年因資源枯竭而關閉,成為迄今世界最大的廢棄人工礦坑。
自49年以來,中國80%的江河湖泊斷流或枯竭,一半的沿海濕地因為填海工程而喪失。聯合國已經把中國列為13個極度缺水的國家之一。
此外還有,2006年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巨大的紙張消費量引發全球造紙工業迅速膨脹,加速了森林的消亡。曾經的中國,很多地方都是青山綠水,從高空看是一片的綠色。如今再看,早已是一處黃一處坑。
除了自然資源短缺外,中國的生態資源也已嚴重短缺和透支。據《現代和諧論》一書介紹,中國的酸雨覆蓋率達國土的三分之一,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經城市的河流嚴重污染,三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水,四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
至49年以來,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遞增3,400平方公里,大部份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結,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為劣等五類水。環境生態資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中國模式」貽害全球
由於中國資源的嚴重匱乏,近年來,以腐敗、掠奪資源、罔顧生態資源與人民健康為特徵的中國模式在正藉助於中國海外投資在世界擴散,這其中包括非洲以及南美。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在文章《「中國模式」貽害全球》中舉例,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大量涉及公共工程、礦業、建築行業,幾乎全是借行賄開路。
越來越多的非洲人開始對「來自東方的救世主」心生反感,他們抱怨中國企業在尋找資源的過程中不顧對當地生態的損壞(採礦、伐木都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中國企 業時常無視最基本的安全規定,事故經常發生,奪走工人的生命,甚至還發生僱主方打死工人的事情。非洲企業也抱怨,由於中國企業背後有政府的貸款資助,勢力 雄厚,使非洲企業競爭十分困難。此外,中國建造的道路、醫院質量低劣,經常發生事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何清漣表示,在中國推行近30 年,用透支環境與透支中國人未來的惡劣方式,創造了帶血的GDP與帶毒的GDP,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富翁生產國」,結果是將中國折騰成一個遍佈癌症村的高 污染之國。早在幾年前,朱厚澤先生去世時曾對人說,一定告訴世人,千萬不要將害人的中國模式推廣至海外,「這模式害咱們十幾億中國人已經夠了,不能再去害世界其它國家。」

【大紀元2013年10月10日訊】(責任編輯:高靜)

宋美齡自述:西安事變回憶錄


台灣中華郵政以其肖像結合畫作,規劃郵票一枚,面值新臺幣12元,12日發行。(中華郵政提供/中央社)

編者按: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西安發動兵變,扣押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介石)。事變後,蔣夫人宋美齡在局面危難時力排眾議,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虎穴,勸說張學良以大局為重而釋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顯露了宋美齡的大智大勇和勇氣,使她成為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傳奇女傑。
下文是宋美齡西安事變問題解決後,隨蔣介石回到南京後所寫的回憶錄:
外國作者有視西安事變為一滑稽之喜劇者,余則視此為決定我國命運最後一次革命正義之鬥爭也。蓋去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後,半個月內,西安事變之經過,其情狀之複雜,決非中國既往一般稱兵作亂之叛變所可比擬;而其關於國際與外交者,尤有特殊之形勢,倘處置失當,即釀成民國以來空前之戰禍。至其對於內者,則包涵個人與全國各種複雜問題,且有最猛烈之爆炸性蓄積於其間。今欲事後回溯,表現其準確明瞭之事實,固非易事;苟勉為之,首應排除個人之情感,以客觀的態度,分析各方面同時活躍之經過,方能窺得其真相之全豹。
余初聞余夫蔣委員長為西安叛兵劫持之訊,不啻晴天霹靂,震駭莫名。時適在滬寓開會討論改組「全國航空建設會」事,財政部長孔祥熙得息,攜此惡耗來余寓,謂:「西安發生兵變,委員長消息不明。」余雖飽經憂患,聞孔氏言亦感惶急。時西安有線無線電報交通皆已斷絕,越數小時,仍不能得正確消息,然讕語浮言,已傳播於全球,駭人者有之,不經者有之,群眾求知之心切,頗有信以為真者,世界報紙,竟根據之而作大字之標題矣。
南京雖為首都,其在黑暗中摸索之狀況,不減上海。余偕孔部長及端納(余已約彼伴余飛赴西安)匆促入都。時政府中人深受事變刺激,情態異常緊張。中央常務委員會及中央政治委員會已於星期六深夜開會,決定辦法,立付執行;並將叛變首領張學良明令免去軍事委員會委員及西北剿匪副司令職,交軍事委員會嚴辦。命令措詞,異常嚴峻。京中已於是日晨接到西安發來之通電,署名者除張學良、楊虎城及其重要部將外,復有在西安之中央官吏多人。電中列舉非難中央之事狀,皆足令人髮指者,並稱彼等曾「『涕泣諍諫,屢遭重斥,故不得不』對介公為最後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最後提出自命為「救國主張」之八項要求,希望南京當局「俯順輿情,開誠採納,為國家將來開一線之生機」。至所列八項要求,則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實際注重於:「剿共」軍事);立即釋放在上海被捕之救國聯合會分子七人;釋放一切政治犯;保障言論、出版、集會 自由;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實行總理遺囑;立即召集全國救國會議。
此我等於十二月十三日(星期日)晨抵京時,京中緊張迫切之狀況也。此時當余之前者,不僅為余夫一人生死之關係,實關係全民族最重大之問題,其變化實易受熱情與狂想之激盪,而余本人復系有嚴重個人之利害。第一念襲我心頭,余為婦人,世人必以為婦人當此境遇,必不能再作理智之探討;故余必力抑個人感情,就全局加以考量。繼余復念,此事若處理得宜,必能得合乎常情之解決,余必堅持我主張,將一切措施納諸合理軌範之中。
中央諸要人,於真相未全明瞭之前,遽於數小時內決定張學良之處罰,余殊覺其措置太驟;而軍事方面復於此時,以立即動員軍隊討伐西安,毫無考量餘地,認為其不容諉卸之責任,余更不能不臆斷其為非健全之行動。軍事上或有取此步驟之必要,委員長或亦懸盼此步驟之實現,然余個人實未敢苟同。因此立下決心,願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與迅速之解決。是非得失,將付諸異日之公論。
是晨八時前,余即電張學良,告以端納擬即日飛西安,端納亦同時去電,盼其即復。余等到處搜索消息,而消息始終沉寂;週遭接觸者惟緊張之流露,形形色色之猜測;輾轉傳佈,如飛沙,如雷震,諸凡捕風捉影之傳說,眩人欲迷。時西安電線早已中斷,不特西安之真相無從探索,而亦無人能一究事實發展與結果何如也。
余迭向京中諸要人剴切陳述:於未得確實消息之前,務鎮定其態度,信任民眾精神上之後援,勿采急遽之步驟。余主張:既未能確證西安將領別有企圖,曷若姑信 其言之由衷,一方面迅速搜尋其動機之真相。余曾作臆斷曰:「或者彼等確有不平之情緒,而自謂其有相當的理由。一部份國人若對中央懷抱不平,中央應虛懷若谷,探索其不平之究竟,而盡力糾正之,同為國人,苟有其他途徑可尋,又何必求軍事解決也。」
西安來電所提八項要求,余初未加以重視,當前一般人亦多作如是觀。蓋張學良部以西北地瘠民貧,駐軍其間,早感不滿,故測其所提政治條件,實只備為移調豐腴省份談判時之藉口而已。主張討伐者或即因此而益堅其主張歟!
是日晨,得張學良來電二通:一致孔部長,一致餘者,皆經中途阻礙,延擱已久,讀其致余之電,涉及委員長,語多不遜,余初憤甚,繼念:安知此電果為張所親筆簽發者,安知張非與其部下有隔閡者;即此電確為張所親發,又安知張非在激昂情緒下措詞失檢耶?時端納西安之行,待張學良復電尚未至,為節省時間計,端納決於午後先飛洛陽,余恐或有需譯員處,派黃仁霖偕行。余復請端納攜一函致委員長,函中述余深信吾夫一切措施,皆以民族利益為本,餘日夕為彼祈禱上帝,願彼寬懷。余復以長函致張學良,告以彼等此舉將使國家前途受嚴重之打擊,余深信其魯莽滅裂之舉動,初無斷送國脈陷害領袖之惡意,應及時自拔,勿貽噬臍之悔。
端納於夜間由洛陽來長途電話,稱於日落時抵洛,彼處離西安雖只餘一小時半之飛行,然消息之沉寂,不減於南京。且言是日已有飛機三十餘架在西安上空飛行示威,目的欲告諭叛軍:洛陽飛機場仍在中央之手,以張學良預令其駐洛直接指揮之炮隊佔領機場之命令,其部下實未遵行也。端納復稱:彼不問張學良有否復電,決於明晨飛赴西安。余於是夜卒得張學良致端納電,歡迎入陝,於是端納所乘飛機中途被擊之顧慮,始得釋然矣。
時軍政部長已受命,在委員長未回京前,執行指揮調遣全國軍隊之職權,空軍亦歸其統轄。然余仍繼續進行「全國航空建設會」改組事宜,蓋不獨事務本身之重要,未容諉卸;且努力從公,亦暫時可使身心得所寄托。聞左右偶語,竟竊竊私議委員長已不諱,且謂即倖存,亦無生還望。諸人於面對時,未嚐不表示同情與慰藉;然一轉背間,即充滿悲觀之空氣,而全國斥責西安叛將之怒焰,則已蓬勃不可抑止矣。然余個人於事變發動之初,即決心與劫持我丈夫之西安將領作正義之週旋,任何犧牲,任何代價,皆所不顧;至咒詛謾罵,則非所願為。蓋余深信,惟誠摯與真理乃能建樹永久之基礎。此為餘生平之信念,遇西安事變而益堅。 當時局勢雖黑暗危殆,然余深感必有可以解決之途徑,故願中央諸公共信之。因此反覆申述,請各自檢束與忍耐,勿使和平絕望;更請於推進討伐軍事之前,先盡力求委員長之出險。蓋戰事開始之後,委員長即不為其親自統率之陸空軍轟炸所誤中而喪生,亦將為怨恨暴戾之叛軍所殘害,不料此時余已陷入甲冑森嚴與戰鬥意識瀰漫之重圍中矣。
或有責委員長不應輕赴西安作此不必要之行,可免躬蹈危機者。余即告之曰:「委員長若欲不愧為委員長,無論在何時何地,皆應作冒險犧牲之準備。彼所朝夕縈心者為國家大計,更安有餘晷顧慮其個人之安全?策劃其安全者,實非委員長分內之計,而為其部下及其左右義不容辭之責任。彼為其幹部者,實應隨時隨地敬謹注意,策其萬全,如委員長自抱其本身安全之顧慮,又安足為全國領袖哉?」復有人言:「為維持國民政府威信計,應立即進兵討伐。」余又告之曰:「今日國難至此,若無委員長,即不能有任何統一之政府。」今捨委員長外,更有人不明余所主張之理由,詞色之間似謂「彼一婦人耳,僅知營救丈夫而已」。余乃詳告諸人曰:「余雖為婦人,然余發言,絕非為營救丈夫之私意。倘委員長之死,果足為國家造福,則余必首先勸其犧牲。惟目前處置西安叛變,若遽張撻伐之師,逕施轟炸,不獨使舉國所擁戴領袖之生命,陷於危殆,即陝西數千萬無辜良民,亦重罹兵燹之災,且將使為國防而建設之國力,浪作犧牲。故為國家計,不得不籲請諸公妥覓和平解決之途徑。願諸公深信我決非朝夕縈懷於丈夫安全之婦人。今日此舉,實抑制情緒,抓緊現實,乃以公民之資格,要求以最少之犧牲,為國家與民眾解決此嚴重問題之癥結。倘余夫或余個人之犧牲可以為國家造絲毫福利者,余必不假思索,力主犧牲。今日若遽用武力,確將危及委員長之生命,而國難嚴重如今日,在余心目中,在全國民眾之想念中,委員長之安全,實與國家之生命有不可分離之聯繫,此余之所以主張必用和平方法以保證其安全也。諸公今日,一面盡可作陣地之配備,惟須力誡勿開槍,勿轟炸以啟釁;而一面當乘此時機,努力營救委員長出險。倘和平已至萬分絕望之時,再開始戰爭,亦未為晚。凡余對此大局之觀察,以及余所貢獻解決之方策,事後必能證實其不謬,深信諸公雖與我觀感兩歧,而態度之誠摯則同;余今自信所取態度之不誤,必將竭全力以求我主張之實現,謾罵不足以懾服叛徒,更不足以解決現局,幸諸公深思之。」
余言既,復明告彼等即親自飛往西安。群議嘩然,以為不可,反對之聲紛至。蓋當時謠傳,血與火充塞西安,該處已成赤色恐怖世界,而悲觀者更以為委員長即未死,亦難倖免。故向余進言時,不曰余此去決無收穫,即勸余勿作不必要之犧牲;不曰余去被 囚,徒令叛變者多一要挾我夫之藉口,即曰最少我投身作質,徒擴大事件之糾紛。悲慼、失望繞我四周,欲思索真理固難,欲堅持我信仰更難。余雖未受悲觀者之影響,然亦不禁黯淡淒愴。嚐自反問曰:豈我等求出生民於水火之努力,已至最後絕望時期耶!豈我等復興民族,建立國家之計劃,果將從此毀滅耶?深思終不得解, 然余終堅持我信仰不捨。於是迷夢漸去,始恍然惟「信仰可以移山」,欲糾正一切錯誤,惟有堅持我對上帝及全人類之信仰耳。
年來委員長出巡各省,余必相隨,此次獨因病未果,深覺悵然。蓋余每自信,倘余在西安,局勢當不致惡化至此。然此種思索不足自慰,徒增煩擾。而群集我室者,賓朋如雲,或進同情之辭,或索時局真相,更有作消息之報告者,擾攘終朝,益增我之煩惱。
餘日無晷刻之閒,各機關首領紛紛向余詢問對於應付現局之意見,尤以黃埔軍校同學代表要求指示為更切。軍校學生皆為余夫親自教育之生徒,堅請訓話,余不能卻,因向其集會作公開之演講。余告諸生:於未明事實真相前,切勿遽加斷定,遇事鎮定,勿尚感情;民眾對西安叛變之負責者,怨恨憤怒已不可遏,諸生幸勿再以行動或語言刺激之。並告諸生:已囑端納赴西安探真相,迄今尚無一人出入西安;故吾人所知西安消息,除孔部長與余所得二電及西安將領之通電外,無片紙隻字可為憑藉。繼復誡之曰:「委員長統一全國軍隊之功績,固為國人所樂道,然其手創之新生活運動,更對國家精神建設有積極之貢獻。諸生既為彼忠實之信徒,不惟須努力繼續推行此運動,更對國家精神建設有積極之貢獻。諸生既為彼忠實之信徒,不惟須努力繼續推行此運動,且應恪遵其信條為終生之圭臬。余深信西安叛變者,目睹其妄動所引起之全國反響,必能憬然悔悟,痛恨前非。凡誠意悔悟者,應開其自新之路,則談判之途徑,自當勿令壅塞。叛逆如有悔罪之誠,我黃埔諸生當寬大為懷,迎其來歸,不究既往。」繼余復言曰:「凡余所言,絕非為叛逆求開脫,蓋其妄動無開脫之可言;余所努力者,欲令叛逆反省其妄動之影響國家者為如何可怖,求其及時悔悟,自贖其罪譴而已。」
當余精神肉體憂勞交迫之時,孔部長及余兩姊孔夫人、孫夫人與其他戚友,掬誠慰藉,愛護之情,至足銘感。然西安真相仍籠罩於消息沉寂之中,悲劇之陰影,緊依彼等心頭,則其慰藉之辭,亦黯淡甚矣。最可感者,孔部長兼代理行政院長之職,既代委員長為一國行政之首領,所處地位備感困難;然彼於謹奉職守之餘,仍能充分同情余所堅持之主張。
十二月十四日(星期一)晚,始發現第一次希望之曙光,確證余主張之未誤;蓋端納自西安來電,告委員長平安,居處甚適,彼正隨侍在側。該電復稱張學良亟盼孔部長赴西安,尤盼余偕行。後又得張學良直接致余電,邀余赴西安,並保證無危害委員長之意。
時論忽有緻疑端納來電者,余聞之駭然;蓋南京一部份人士,咸認叛部計劃異常險惡,以為委員長即不死,亦必身陷危境,對於與此歧異之消息,反不願輕予置信。彼等之言曰:「端納來電,實近合西安心理,欲誘孔部長入陝,多一重要作質者,以加厚其談判之力量而已。至張學良致余電,用意亦同,亦欲誘余入陝而加以拘禁耳。」凡此種種推測,皆不足以動搖余之初衷,反令余信念益堅,知避免戰爭之奮鬥,更有努力推進之必要。因此余竭全力求赴西安,孔部長與余之諸姊弟皆願伴余同往,尤足感人。然主張討伐者仍竭力阻我成行,余始終未為所動,當激烈辯論,情緒亢張之時,竟無暇計及發言之態度矣。
是時西安電報交通雖已中斷,不料余於星期二(十二月十五日)下午,突得端納由洛陽打來長途電話,誠令余驚喜欲狂。蓋端納於是晨冒惡劣的氣候之危險,飛抵洛陽,直接告我以西安之真相。彼以簡短之言辭,敘述全局,謂:委員長並未受苛刻待遇;端納到達後,委員長已允遷入較舒適之房屋;斯時委員長始初次與張學良談話,惟怒氣仍未息;張表示決隨委員長入京,蓋彼自承舉動雖錯誤,然動機確係純潔;張盼余入西安,亦盼孔部長同行,彼與其部下,對余推崇備至云云;最後又言委員長堅囑余切勿赴西安。余請端納明日來京,端納稱彼已允委員長及張當日返西安,惟氣候惡劣,不利飛行,決於明晨返西安,京行勢難辦到。余因告以軍事長官已決定立即進攻西安,彼返西安,或有危險,並囑其以此真相設法轉告委員長。端納復言,彼雖不能來京,張學良親信之愛而德與彼同機出陝,將於明晨飛京,可當面詳述經過情形;並囑攜一函致我,補充未盡。
是晚,余又以長途電話告端納:孔部長因醫生堅囑,不令飛陝;況孔為代理行政院長,勢難離職,因囑端納徵求對方意見,可否以宋子文或顧祝同代之。且告以各方阻我成行,然余已決心飛陝。余復告以外間傳言,彼有袒護張學良之傾向,詢其曾否發送新聞電。端納答稱,彼曾發二電:一為新聞之概述,一為答紐約泰晤士報記者阿朋之詢問。
是日,適有人以端納致阿朋電示余。電中略述委員長健康如恆,張學良已承認劫持領袖之錯誤,惟自稱其動機為愛國。來人即持此為端納捏造消息,袒護張學良之確證。此種推論實難理解,或者軍人為情緒激發,應作如此想像。余因即電端納,囑其此後勿再拍發任何新聞電報。端納昔隨委員長赴邊遠各處,各報記者每去電探問真相,端納輒一一致答;今突守沉默,各報記者駭怪之餘,當不免武斷西安局勢之惡化,以為端納亦已被扣,不知彼處發生如何不幸之變局。此時實施檢查之影響,更使消息沉寂,而謠諑亦因以叢生。蓋此時之西安,就新聞觀點言,已成死城矣。
星期三晨,余乘端納未啟行前,復與通話一次。余囑端納告張學良,彼若不願手造慘酷之國難,應立則護送委員長返京,並請以目前余所處之境遇告委員長,詳述余努力阻止戰爭之經過。余復囑端納抵西安後,應速乘機返京。彼答曰:「否,我願留西安。」余最後曰:「余若不阻止戰爭,則爾在西安或有生命之危險。」彼答曰:「或有其他辦法,我今不能多言。」時孔部長在余旁,即接電話機繼續向端納說話,囑其轉告張學良:彼即不計令譽,當知彼之生死存亡,亦將以能否確保委員長之安全為斷,彼欲拯救自己,拯救國家,當以飛機護送委員長赴太原,恢復其自由。倘能照辦,一切皆可不究。
此後余即運用我忍耐之全力以待愛而德所乘由洛來京飛機之到達,該機在蚌埠被迫降落,又向南飛一小時,故愛而德於午夜始來見我。據彼訴述:委員長失足傾跌,今尚負傷;事件發生,實屬意外,當日天明時,西安城中張學良部隊已為楊虎城繳械,楊氏統制全城,即張學良部下出入城門,亦必先向楊氏領取通行證;張學良部隊在城中者,只有衛隊四百人,在城外者亦只六千人,是即駐守飛機場之防空隊也。其被繳之槍械,至是日下午始得發還。當日並有楊部兵士一隊赴飛機場,初意欲將停留該處之中央飛機,搗碎油箱,擊毀機身,後經愛而德勸阻,僅傾倒其箱中儲油而去;高射炮皆經封口,嚴禁使用;飛機場職員皆經遣往他處,只留若干哨兵看守。黃仁霖已於昨日晤委員長,惟因委員長囑其攜親筆致夫人之函,故被扣不得來京。但委員長草畢此函時,曾當眾高聲朗誦,故愛而德猶能憶其概略。據稱:「委員長函中表示寧死不受挾持,且以身後事向夫人叮嚀囑咐,足證其已抱犧牲之決心。」
端納在洛陽電話中之最後一語,所謂「或有其他辦法」者,猶震盪余之耳鼓而不能去懷,因詢愛而德以張學良自備之鮑音飛機今在何處,愛而德稱該機尚在西安。余又問曰:「倘攻擊開始,張學良有否挾委員長乘此機離陝他去之意乎?」彼曰:「頗有可能。」余因作推測曰:「此殆準備中之計劃歟?」又詢:「張學良之正駕駛員巴爾安在?」答:「在漢口。」余愕然曰:「然則鮑音機將由何人駕駛耶?」曰:「將由其副駕駛員李奧那任之。」余托其邀巴爾由漢來京見我。愛而德誠摯言曰:「我等皆願為夫人效忠,當立電巴爾,想彼必樂受驅策也。」因囑其速招巴爾來。
凡上事實,皆為余等以前絕未聞知之真相。今則危機畢露,明示其他部隊嘩變之時,張學良實無保護委員長之能力。因此余阻止進攻之決心益堅。在委員長固公忠為國,不計個人生命之安危,亟盼撻伐之實現,余則未願作如是想。委員長致余函之內容,余亦未告軍事長官;蓋深知此函立意之宣露,更將影響彼等之心理,益艱余之處境。余知轟炸西安必置委員長於死地。為中國計,此時萬不能無委員長以為領導;委員長生還之價值,實較其殉國尤為重大;此為余始終堅持之信念,故願決死為和平奮鬥,以期其成。因此余決意立赴西安。此時雖張學良在城內無甚部隊,其在城外之兵數亦甚寥落,明知事態異常險惡,然余亦不願多加考慮矣。
已而避免武力以求和平解決之希望,又微露其一線光芒;蓋是晚接端納來電,稱已抵西安,向委員長及張學良轉達我電話中之意旨,今西安將領已歡迎子文與顧祝同之入陝矣。於是余以和平方式營救委員長出險之主張,始得第一步事實之佐證。然此後數日,焦慮奔忙,困憊更甚。因潼關以西之軍事,業已發動,雖幸飛機為雪所阻,不能超越華山而向西安轟炸,然洛陽與群山間沿路各處,被轟炸者已不勝數,又安能保證群機之無冒雪西飛徑向西安投炸者也!後來端納來電,稱委員長已遣蔣鼎文主任飛京,攜其親筆致軍政部長函。不料政府中人聞訊,聲稱彼等不獨不願與西安作談判,且亦不願在委員長離陝前,接受任何命令,蓋此書即出委員長手,又安能確證其為出於委員長之本意者。諸公竟測其領袖將屈服於劫持之下,寧不可異?余因直告之,並歎曰:「諸公與彼共事多年,竟未能瞭解其真性格至此耶!」二日後,蔣鼎文果來,彼等聞其面述委員長令,始服從無閒言。蔣鼎文並懇切勸告,勿任南京、西安間之裂痕日見加深,謾罵之無線電廣播及惡意之報紙論文,皆以中止為佳。同時其他方面阻止衝突之努力,亦在進行中。孫科、王寵惠等諸先生訪余,擬商請閻錫山主任出面調停,營救委員長出陝,因決定由黨政領袖聯名電閻,此電亦經擬妥發出。
巴爾由漢來,余即與研究張學良是否有挾委員長同乘飛機出陝他往之可能。余昔日飛行曾深入西北邊省,故詳知彼間地形崎嶇,人煙寥落,難覓飛機著陸場地之情況;余更預料凡有中央軍駐守之機場,必為張學良所不敢去者,則其目的地點當在共產軍陣線之後,或者即在新疆。余問巴爾:「倘鮑音飛機滿載其攜帶油量,足敷飛往新疆之用否?」巴爾答曰:「可。」又問:「張學良曾提及乘飛機往新疆否?」巴爾答曰:「曾言之。」余因與再研究地圖,倘張迫於環境,須乘機出陝他去時,張挾委員長至何處最為可能。余並告以張學良若真挾吾夫他飛,余必跟蹤往探;故余願深知何機所攜油量,足達鮑音機滿載後中途不再添油而可往返之地點。巴爾答曰:「德格拉斯機如只有夫人一人乘坐,艙中儲油,足應長途之用。」余因囑其留待後命,倘余不能阻止進攻西安,乃有飛行之必要也。
委員長被禁後一星期,十二月十九日(星期六)余電告端納,子文決入陝;後因阻力橫生,余又去電取消前訊;一小時後,再電告其最後成行。蓋子文力排群議,請以私人資格前往。我等主張:政府雖不能與叛變者直接談判以自貶威信,亦應准許我等作勸導叛變者之工作。故子文行後,政府令各報登載,充分說明子文此行,純為私人資格之意義。
及十二月二十日晨,停止進攻之期限已屆,餘力爭展限三日,決偕子文同機入陝,神經興奮,幾不能持。行前最後一瞬間,政府中高級長官群集余所,堅請暫留。亦有餘若留京,尚可於委員長未離西安以前,勸止中央軍之進攻者;余乃自動與彼等約,倘子文去後,三日內不能返京,則不得再阻余飛西安。同時接張學良來電告余,倘不能阻止進攻,切勿往陝。蓋彼亦無力護余矣。
次日晨,得子文二電:一告委員長平安,一告端納即日飛京。然是日端納未抵京,惟由洛陽來電話,據稱坐機在黃河岸被迫降落,將於二十一日(星期一)來京。余復接子文電,亦稱將於是日到京。星期一下午,端納、子文先後到達,各述聞見。余堅持明晨必偕彼等同機返陝。端納云:「張確有計劃,擬於進攻開始後挾委員長乘機離陝他行。」余聞言,自覺能想像張之心理如見其面;因此益自信,倘能與張當面商談,必能以余信心感其迷瞢。當時余對西安事變已具一種感想:譬之造屋,端納既奠其基,子文已樹柱壁,至上樑蓋頂完成之工作,實為余無可旁貸之責任矣。
時蔣鼎文亦已出陝來京,余念委員長或需軍官如彼者為代表,請彼與戴笠偕行,且對西安表示中央之信義,決不一去不回,稍示怯懦之意。然鼎文夫人方喜其夫得離危城,故力請偕行,堅持不讓其夫獨冒此險。翌晨,余在機場懇切勸之曰:「余非強蔣主任為余所不願為者,余一婦人,所冒危險實較汝夫更大。汝夫為軍人,其生命本已貢獻於國家,汝為一高級軍官之夫人,應鼓勵而安慰之,此方是汝之本分。」鼎文夫人乃默許余言,慨然允諾,不復悲慼。孔夫人在側,亦以溫言慰之,攜之側立,余等即登機行矣。人或有稱余此行為勇敢者,然余自念,所作所為並無異行之處,二萬萬中國婦人處餘地位,皆必取同樣步驟。鼎文夫人經余說明後,竟不堅持同行,而肯為國家利益犧牲其丈夫之安全,即其一例。余登機前,已熟聞各方危險之警告,即余本身,亦詳悉西安城中軍隊之性質。但余啟行時,神志清明,鎮定堅決,絕無怯意。然冒險而入叛軍統制之區域,能瞭解此危機之巨大者,當時固無人較余更深切也。
一星期來,今日獨異常晴朗,然機抵洛陽上空,視機場,轟炸機羅列待發,心坎突增陰影。餘下機與該地中央駐軍及空軍將領面談後,即登機,堅囑洛陽空軍司令,未得委員長命令,切勿派機飛近西安。及機啟飛,余漸感懸懸,不識前途如何。時飛機正在蓋雪群山中循鐵路線前進;過華山,遠望如晶瑩之冰山,閃爍作光;最後見平原,知近西安矣。端納於白色山叢中遙指一方形城邑告余曰:「彼處即為臨潼,委員長被劫處也。」此時余萬念集,棖觸若狂。俄頃,余等似已盤旋於西安及飛機場之上空。余於飛機著陸前,出手槍授端納,堅請彼如遇軍隊嘩噪無法控制時,即以此殺我,萬勿遲疑。余復籌劃,面對劫持我丈夫者,應取若何態度;蓋余深知成敗契機,全在於此瞬息之間。最後決定余對彼等之態度,即使彼等行動暴戾,而余必須強為自制,勉持常態,只有動以言辭,以達余來西安營救委員長之惟一目的。
飛機盤旋機場上空,乃未見機場中有迎候之車輛,只有三兩守兵木立於其間。繼思我等啟行時所發之電報或未送達西安,因此折飛西安城上環繞數匝,引起城中注意。俄頃間,乃見車輛陸續向機場來矣。
機方止,張學良首登機來迎,其狀甚憔悴,侷促有愧色。余仍以常態與之寒暄。離機時,乃以不經意之語氣,請其勿令部下搜查我行裝,蓋懼紊亂不易整理耳。彼即悚然曰:「夫人何言,余安敢出此!」時楊虎城亦踵至,余坦然與握手,似偶然過訪之常客。楊狀甚窘,但見余鎮定,又顯覺釋然。
車行街道間,初未見意想中之緊張,及抵張宅,彼即問余是否欲立見委員長。余請先得杯茗,蓋欲示意,余信彼為君子,願以安全寄彼掌握間,此等余憶在京時,曾有人戒余,倘赴西安,不獨不能晤委員長,且將被囚作質,喪盡尊嚴。余固知張之為人,不至如此,今更得證明矣。時委員長尚未知余至,余不願其延候焦急,故戒勿通報。委員長被禁處離張宅只一箭之遙,禁衛森嚴,且多攜機關鎗者,盤旋於四周。
余入吾夫室時,彼驚呼曰:「余妻真來耶?君入虎穴矣!」言既,愀然搖首,淚潸潸下。余強抑感情,持常態言曰:「我來視君耳。」蓋余知此時當努力減低情緒之緊張。時吾夫以背脊受傷,方臥床,面甚憔悴,因先加看護,緩言其他,使得少些舒適。此時目睹吾夫,負傷床笫,回憶遇劫當時,黑夜攀登山巔,手足為荊棘與山石刺破,遍體鱗傷之狀況,余實情不自禁,對於事變負責者,不能不深加痛恨矣。
吾夫言曰:「余雖屢囑君千萬勿來西安,然余深感無法相阻也。今晨余讀聖經,適閱及:『耶和華今將有新作為,將令女子護衛男子』句,今君果來此。」我夫歷述被劫之經過,並稱在劫持中,決不作任何承諾,因要求我勿以簽訂某種文件相勸。余告之曰:「余本視國家福利重於吾夫之安全,幸勿慮我有強勸吾夫屈服之舉。」吾夫屢言,苟利國家,願以身殉。余告以自彼被困之後,全國民眾,憂疑惶急,向所未見;即平日反對其政策者,亦抱同感,祈禱其出險者,遍佈全球;稚齡學童,號哭如喪考妣;兵士聞其不諱之誤傳,竟有自殺者。因勸之曰:「此後君不應輕言殉國矣。君之責任乃在完成革命以救國,君更應寶貴君之生命。願君自慰,上帝常伴我等。余此來,分君苦厄;上帝願余死,死無悔;若願餘生,亦當保此生命,與吾夫共為國家努力也。」余復告以感覺劫持彼者已萌悔禍之意,倘處理得宜,或可立即解決。我等目前應自制,應忍耐。吾夫述十二日晨經過情形時,感情衝動,不能自持,余即溫慰之。出聖詩就其榻畔誦讀者有頃,始見其漸入睡鄉。
余今又來西安矣。西安本為我中華民族產生地之搖籃,今豈將變成其棺木歟!倘委員長不獲生還,中國之分裂與滅亡立見,此後不幸之變化未易測也。若幸而脫險,則國家之團結益固,可怖之禍亂或將蛻變而為國家之大慶。余之心頭似嚶鳴「禍中得福」之頌辭,余深信之。然到此關頭,需具信心與智慧,偶一錯失,立入死亡之陷阱。我等處境,實遭大難;四周軍隊皆整裝待發,叛軍之後,復有共軍,此又為委員長多年剿討之寇讎也,凡此各方,皆屏息以待,立可爆發。而中國境外,復有各國靜觀此間之結果。所謂東北軍者,人數眾多,軍械精良,其作戰之計劃,即以後方之共軍為其惟一之後盾;萬一戰爭發動之日,即共黨重生其活力之時,則其影響將如電流之疾走,釀成空前之內戰,召致不可預期之浩劫。而虎視眈眈之帝國主義者,正懸盼中國內戰之爆發,俾得藉口以大規模之侵略,完成其統制中國之迷夢,則此種現象之造成,自將引起彼方無限制之干涉。凡上述之危狀,皆為日來纏繞我心坎之魘影,自聞軍事長官堅決主戰之論調後,未能一日忘懷者也。
余見委員長後,再召張來見;彼或因余未加斥責,顯有快慰狀。余立以鎮靜誠摯之態度與之商談,告以彼等自謂此舉得全國民眾之擁護,實屬錯覺;今大錯已成,若何補救,實為當前惟一問題。並語之曰:「汝若向余問以後之方針,余可以誠意告汝,爾等欲將武力以強迫委員長做任何事,皆無成功之希望。」張曰:「夫人如在此,決不致發生此種不幸之事。」此語殊出余意外,駭然久之。張續曰:「我等劫持委員長,自知不當;惟我自信,我等所欲為者,確為造福國家之計劃。然委員長堅拒不願與我等語,自被禁後,怒氣不可遏,閉口不願發一言。深願夫人婉勸委員長暫息怒氣;並望轉告我等實一無要求,不要錢,不要地盤,即簽署任何文件亦非我等所希望。」余表示深信其言之由衷,不然,則彼等行徑又何異於舊時軍閥。惟目前欲示世人以無他,應放棄脅迫態度,立即恢復委員長之自由。因復語張曰:「爾性太急切,且易衝動。爾當知世上有許多事,皆非躁急之舉動可以成功者,惟步驟一致漸進之行動,乃可得真正之進步;換言之,即全國人民程度進至適當之水平線後,仍將感效果之遲緩。然余之經驗告余,躁急者百分之力量,只能得一分之收穫;而徒求快意一時之舉動,決不能致中國於富強,惟堅忍卓絕之苦幹,始能得理想中之成功。」張聞言,頗感動,誠摯言曰:「夫人,余已覺悟此舉之不當,決不願托辭掩飾。惟自信動機確係純潔。倘此次夫人能一如往昔偕委員長同來者,余敢斷言,決不致發生此不幸之事變。今余屢欲向委員長有所申述,彼輒禁我啟齒,厲聲呵斥,奈何!」余曰:「汝仍未能瞭解委員長也。彼所斥責者,每為其寄有厚望之人;倘對汝鄙為棄材,則決不再費如許精神對汝斥責矣。汝每稱事委員長如事父,彼信汝此言之誠,故不假顏色。」
張應曰:「夫人應信我敬戴夫人之誠,即餘部將亦一致敬戴夫人。委員長被禁後,彼等搜索其文件,得夫人致委員長函二通,拜誦之餘,益感夫人之偉大。蓋此二函中,夫人為民眾求福利之至誠畢露,故深信夫人此來必可調整現局,使委員長早日離陝之熱情初不後人,蓋我等不獨不願阻礙其政治上之工作,且一致推崇彼為我等惟一之領袖。今但求向委員長面陳款曲,一切皆無問題,深信夫人必能助我了此危局。」余駭問所稱二函究竟何指。張曰:「一為請籌援綏經費與補充空軍事宜;在另一函中,夫人縷述救國感想,實足動人。夫人告委員長,有『深感我二人共同救國之事業,未能盡責之處甚多,此後當加倍努力,一方面不負人民付 托之重任,一方面不背我二人結婚時為民服務之誓言』之語。我等讀此二函,實感動萬狀。」余即乘機向彼勸導:「汝當更憶及函中之又一語,即謂我等救國之努力,乃隨時默禱聖靈之啟導,始能免於錯誤。汝若誠意欲有所建樹,亦應隨時祈求聖靈之嚮導也。」蓋彼此次舉動,不獨擾亂秩序,自墜人格,且身為軍人,竟甘超越軌範,毀滅綱紀如此之甚。更可痛者,數年來辛苦經營之統一,幸告完成,正足增進中國之信譽,造成萬世之福利,今竟為彼等毀其垂成於一旦。余復令追憶彼歐游初返時余向彼告誡之言。余當時之言曰:「活動能力之強盛,若不能納之軌範,危險實大。」曾囑彼處事要隨時謹慎。至彼稱無傷害委員長之意,余又告之曰:「十二日事變發生之晨,槍聲四起,委員長未衣棉衣,備受嚴寒之侵襲,且流彈飛舞於四周,若未獲上天之默佑,彼不飲彈而亡,亦將罹肺炎而死矣。然而已過者今勿再提,目前應討論者,如何可使此事件迅速結束;蓋委員長留此間愈久,國家之損失亦愈大。汝意以為如何方可收拾此危局?」余複述前言,促其速自悔悟,力圖善後。張屢頷其首,並言彼個人亟願立即恢復委員長之自由,惟此事關係者甚眾,不得不徵求彼等之同意,余因促之曰:「然則速將余意轉告彼等。倘彼等欲與余面晤者,可遣之來見;凡委員長所不願見者余皆願代見之。余留此候汝復音。」我等談話至此告一段落,時夜已深矣。
余坐候至十一時,張尚未至,以電話詢其行蹤,據答稱,彼尚在開會。因留語,散會後囑其來我所。及清晨二時,仍不至;復以電話詢,越數分鐘,始至,目光疲倦,為狀憊甚。彼言散會過遲,料我已入睡,不願擾我,故未來。余急問:「彼等何言?」張曰:「楊及其部將不願釋委員長回京,彼等言,子文與夫人與我交誼甚厚,我固可自保生命,彼等將奈何?彼等責我使其牽入漩渦,並稱所提之條件無一承諾,遽釋委員長,豈非益陷絕境?明日將再開會。」余見其疲憊不支,知多談無益,因曰:「已將三時矣, 明日可繼續再談,汝當去休息。」
此後數日,令人焦悚之問題益多,蓋疑懼之軍官,因急欲保證其本身之安全,隨時有囚禁我等之可能。因此人抱不安,空氣益呈沉默之緊張,劇變之發生,固意中事。即屋外監視之衛兵,似亦受此種心理之影響,蓋當子文與余往來各室,與諸人會晤時,彼等鹹現探詢究竟之目光。余與子文惟一可以暫弛神經之法,為散步於積雪之前院中。院中各處皆有荷輕機關鎗之守兵,日夜巡邏,以防外人之擅入;而院牆之外,更有大隊之守兵,以防委員長之出走。仰首上矚,天宇清朗,白日行空,此昭昭之青天白日,殆為此間惟一具有光明之物像。余二人繞院行,週而復始,守兵皆作怪異狀,不辨我等有無用意;及聞我等發笑聲,駭怪益甚,殊不知我等故意縱笑,以減去緊張空氣之壓迫也。
是日,子文正往來各將領間,作多方面之接洽。各方說辭紛至疊來,所謂「最後要求」「最後論據」竟層出不窮,說服其一,第二第三乃至十餘種之「最後」與「不可能」者接踵而來。然就西安軍人之心理觀察之,蓋皆懼遭國法譴責之閃避行為耳。我等此來實已造成彼等內部之分裂,端納入陝,張學良即招群疑;自子文及余與彼談話後,張堅主立釋委員長,西安將領竟目彼為「我方之一分子」矣,於是欲將彼與我等一網打盡之危機益迫。此所以各將領每次開會議決之辦法,散會之後,突起疑團,於下次開會之時又全盤推翻,坐致一無成就。懷疑顧慮,籠罩一切,似已無止境可尋。余告委員長曰:「此中央軍日迫西安之故也。」然此時之委員長,對於事件之開展,已不感關切,彼厭見週旋,厭聞辯難,尤厭倦與週遭疑慮之空氣,出陝與否已不在彼顧慮之中。曾語余曰:「事態既繼續如此,余決不作脫險之妄想,望吾妻亦不枉作匪夷所思矣。」然余深知在此重要關頭,惟忍耐自製為成功之要素;我等當使叛變諸將領深信我言之誠摯,彼等若能悔禍,我可勸委員長呈請中央不究其既往,決不興師討伐,以造成內戰之危機。
我等此次到陝,尚未聞赤禍之威脅,有如外間所傳之甚。曾有人向我等申述,共黨無劫持委員長之意,且主張立即恢復其自由。然我輩不能健忘彼等過去殘酷之行為,今雖一時沉默,乃未減其威脅之危險性;更有人告我等,彼等早已放棄其昔日之政策與行動。然我亦不願信此無稽之談也。我等不惟自警,且警戒西安人士,告其勿中彼等之詭計也。
余全日出入室中,每有新轉變,輒報告委員長。某次,余正與委員長談話時,余之侍媼忽牽余入鄰室,耳語余曰:「夫人出言務請謹慎,窗外守兵正在門隙竊聽,幸余及時阻止之。」余問如何阻止之,彼曰:「余瞪視之,並告之曰:『爾必聽有趣新聞,余願伴汝同聽之。』因是堅留不肯遠離,彼始悻悻去。」
時張學良正竭力解勸疑懼中之各將領,並介紹一參加西安組織中之有力分子來見,謂此人在西安組織中甚明大體,而為委員長所不願見者。余與此人長談二小時,且任其縱談一切。彼詳述整個中國革命問題,追溯彼等懷抱之煩悶,以及彼等並未參加西安事變,與如何釀成劫持委員長之經過。余注意靜聽,察其言辭中,反覆申述一語並不厭贅,其言曰:「國事如今日,捨委員長外,實無第二人可為全國領袖者。」述其對於國防上所抱之杞憂,亦喟然曰:「我等並非不信委員長救國之真誠,惟恨其不能迅速耳。」余俟其言竟,然後溫語慰之曰:「青年人血氣方剛,每病躁急。中國為一古國,面積之大,人口之眾,領袖者欲求成功,理當做合理之進步,安可求快意於一時。更有進者,領袖之實行其理想,決不能超越群眾之前而置群眾於不顧,尤當置意於經濟問題之重要。」彼言經濟實為國防最重要之部份。余復言:「汝等若真信委員長為全國之領袖,即當遵從其主張之政策;不然,則混亂擾攘,國家與民族更受巨大之損害。若欲達同一目的,固可遵由不同之路線;然既擇定一途,即當堅持不捨。不負責任與不重程序漫無計劃之行動,必無達到目的之一日。我人對領袖既信任其有達此目的之誠意與能力,則惟一之道,即矢我等忠誠,步其後塵而邁進。」彼又言,此次兵變實出意外。余又告之曰:「如此小規模之政變,彼等尚無力阻止其流血與暴行,又安能自信其有主持國家大政之能力耶?」彼又言,彼等崇敬委員長十年如一日,未改初衷;奈委員長始終不願聽彼等陳述之意見何!談話結果,彼允勸告楊虎城早日恢復委員長之自由,並約次日再見。
次日,余又見彼,囑其轉告各方,反對政府實為不智,並歷數最近十年來稱兵作亂者皆無倖免之史實。倘彼等果有為國為民服務之誠意,必在政府領導下共同努力,方是正道。今日此等舉動,徒增加人民之痛苦與彼等個人之罪戾,應及早悔悟。我等皆為黃帝裔胄,斷不應自相殘殺,凡內政問題,皆應在政治上求解決,不應擅用武力,此為委員長一貫之主張。即對共產黨亦抱此寬大之懷,故常派飛機向共產黨散發傳單,勸告彼等,如能悔過自新,作安分之良民,決不究其既往,一念從善, 即可為中國造福……國難如此,今日民族運動者如為真正之愛國者,應即放棄其不能實行之政策,各盡其在中央領導之下誠意協作之任務。
聖誕夜轉瞬至矣,是日一日間之前後形勢,希望固迭生,而失望亦踵至。余告張學良,聖誕日為停戰限期之最後一日,如今日不能釋委員長回京,則中央軍必開始進攻。我等固死,汝亦不能獨免。此外,正如孔部長在南京所言,若於此日恢復委員長自由,不啻「贈國家以無價之聖誕禮物」也。張聞言,狀甚躊躇,惟允當勉力達我期望;但彼既無多數部隊駐於城中,城門又皆為楊部所把守,此為難耳。彼又曰:「如楊部反抗,我等固可與之抗戰;然夫人為一女子,則處境極危。或者夫人與端納先飛洛陽,余再設法潛偕委員長出城,此計如得售,則大佳。余可向彼等託詞,請夫人再赴南京交涉罷戰言和;一方面暗中將委員長化裝載以汽車,混出城門,逕赴東北軍所駐營內,再派車送赴洛陽與夫人會合。」彼並以此計告子文,謂最後辦法,只可如此。子文亦以為一切計劃失敗後,不妨留此作最後之嚐試。然余堅決反對,不獨委員長背傷不能受汽車長途之顛簸,且如此鬼祟行藏,亦決非委員長所願為。余曰:「委員長決不肯化裝,倘彼不能公開乘飛機離陝,余必同留此殉難,決不願離此一步也。倘彼因中央軍開始攻擊而殉國,余決不願獨生也。」余知張及子文鹹憾余不屈不撓固執之態度,不能稍為彼等移易委員長之決心;然余已具決心,不能妥協。張將出,余又語之曰:「汝當勸告彼等,應立即釋放委員長,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皆向汝等作此要求。全球各處之中國人皆紛紛通電要求恢復委員長之自由,斥汝等為賣國賊,汝等知之否?」張曰:「余知之,彼等亦有電致余,然彼等實未知余無加害委員長之意也。」
子文與張之努力,益增沉默中緊張之程度,正不知聖誕日將發生如何之景象;然就現狀觀之,樂觀成分實甚少。余頻頻警告彼等,停戰之限期已屆,余深知南京掌軍權者之感情與心理,過此限期後,大規模之進攻即行開始,無人能挽此浩劫,爾等亦不能倖免此巨禍之臨身。西安將領所惴惴者,實只其本人之安全。余因告之曰:「爾等如真能悔過,個人安全決無問題;若不知悛改,任何人決不能保證爾等之將來。委員長平素之大度容人,為爾等所深知,今日即當信任其度量。」時張已躁急不能自持,向彼等聲稱,倘彼等不即「改變舊態」,彼將自取適當斷然之行動。所可喜者,雙方辯論雖甚激昂,始終絕未提及金錢與權位問題。歷來叛變軍人所斤斤不能去懷之主題,此次竟未有一人置懷,由此足見彼等此舉有異於歷來之叛變。民意與公論已促成自私心理之消滅,實為中國政治進步最大之徵象,足令人認此實為最後一次叛變之史實。就事實言之,中國將領所主張之種種要求,委員長亦早有加以詳討者;彼等讀其日記及私人文件,已稔知之。委員長之性情,每有計劃,非俟其成熟,不願告人;遇他人向其陳述意見時,或有不容異議之見,而以對其部下為尤甚。蓋彼以為服從命令為軍人惟一之天職。委員長為主張厲行紀律之人,見其部下將領有違反軍人基本信條之舉動,自將深嫉痛恨。彼所期望於部下者,為軍人惟有嚴守命令,戰死沙場,不能擅加探討。然深蘊於委員長心底之惟一信心,則永遠為求人民之幸福,以完成真正足以代表民意之三民主義,為其努力之標的,不惜竭全力以赴之。當其推進剿共軍事之時,仍注重於招撫投誠,開其自新之路。……使瞭解行政上種種革新,實皆為大眾求生活之改善。此即新生活運動之所以能奠定廣大之基礎,而贛省農村運動之所以有今日顯著之成效者也。……即開始恢復地方之繁榮,重奠人民生活之基礎,先於各處成立組織,指導民眾自力更生之方法;復經贛省教會之合作,成立「江西省基督教農村服務聯合會」;繼續發起新生活運動,使人民得精神生活之信條,教以家庭衛生,自力工作,與合作服務,以及其他新國民應有之常識。此項運動今已遍佈全國矣。
聖誕之前夜,失望之成分仍較希望為多,直至深夜,談判尚無結果,於是聖誕日至矣。每至聖誕日委員長即於被褥深處,呼「聖誕快樂」。余對此寒冷清晨,頗感不懌,然仍抑此情緒,欣然應曰:「祝君聖誕快樂。」時余不睹聖誕樹,心殊怏怏;然深知在此顛危中,何來聖誕樹?聖誕老人即過西安,亦將望望然去之矣。此念閃過我心頭尚未消失時,忽見室門頓啟,以委員長臥室之外,監視者始終看守,無論晝夜,不能鎖門也。二僕人相隨而入,每人手中各攜一沉重之長物,酷似巨大的聖誕襪。審視,果為襪,惟為「高爾夫球」置棍之長襪,先見一襪,系一手提打字機,並系片祝余夫妻聖誕快樂;另見一襪,系一厚暖之旅行毯,是為致委員長者,蓋余夫舊有旅行毯已在兵變時遺失矣。噫!聖誕老人竟來西安耶?而此老人竟與余等共居一屋中!彼昔為我先父之友,現常為我家之賓,親朋皆呼為Gran,或呼 為「端」。委員長仰首笑曰:「真老人至矣。」此為余首次在西安聞委員長之笑聲。
聖誕陽光挾希望與快樂而俱來,然在上午,疑雲仍未去。叛變者仍要求於釋放委員長前必得其親筆簽字之令,而委員長堅持不願落一字,且亦不願發一言。余為助長勇氣計,開始整理行裝,希望於日落之前飛達南京。如以此作標準,則必於十一時半啟行;及至十時,結果杳然。俄十二時半過矣,張來言:「飛機已準備,然一切仍未決定。」至一時半,我等希望已粉碎,然仍不願放棄。有人言曰:「我等可先飛洛陽過夜。」余急應曰:「然,余等萬勿失望,若誠摯禱告,必能達我願望。」時諸人皆奔走往來,狀甚混亂。子文入新城訪楊虎城,其他各人亦分頭疏通,求解此結。然午後二時又至矣,僕人告曰:「午飯已備。」但並無人來報消息, 希望似絕,然我等仍進餐;既飯,希望似又復生。即有人建議曰:「即四時啟行,我等亦可於日落前抵洛陽。」因此我等決定下午四時為最後關頭矣。三時響未既,見張越庭院來,身後隨一工役,荷一提箱,守兵皆露驚異狀。時子文等方在各處向諸將領反覆說明,即委員長在此決不能有親筆命令,但返京之後余信其決不咎既往,以釋其疑。然迄無消息傳來,電話仍繼續不斷,交涉迄未完結。正焦慮間,子文忽入門,攜來喜訊,城防司令楊虎城已同意我等成行矣。張曰:「日雲暮矣,曷勿明晨徑飛南京?」余呼曰:「尚欲等候耶?離此愈快愈佳!豈將等候彼等之改變態度耶?猶欲等候彼等之恐懼與妄念,而發生變故耶?當知今日為聖誕日。不!決不能作片刻留!應速行,毋再滯疑。"張忽又言:"楊雖允我等行,然其部下多有未知,苟飛聲傳播,或有不穩;故我等雖行,仍應小心,請勿帶侍媼。」余呼曰:「豈將留彼任變兵處置耶?我等離此後,真不知彼等若何結果。」張曰:「彼足可安全。」余曰:「否,彼等忠於我,余決不忍令彼冒此險。當余離京時,余曾告以此行危險萬狀,彼若恐懼,可不隨行,後彼答余,願隨我至任何處所。」最後解決,余以此媼交黃仁霖,始雙方皆無間言。
余告委員長可以行矣,彼言:「且暫緩行,余等行前,須與張學良及楊虎城作臨別訓話以慰諭之。」因即召楊虎城;此時楊不在家,約候半小時後始至。張告委員長,彼已決心隨委員長赴京,委員長反對甚力,稱無伴行之必要,彼應留其軍隊所在地,並以長官資格命其留此。張對余解釋:謂彼實有赴京之義務,蓋彼已向各將領表示,願擔負此次事變全部份之責任;同時彼更欲證明此次事變,無危害委員長之惡意及爭奪個人權位之野心。余等深知此次事變確與歷來不同,事變之如此結束,在中國政治之發展史中,可謂空前所未有;張之請求亦有其特殊之意義,足使此後擬以武力攫奪權利者,知所戒懼而不敢輕易嚐試。故余與子文贊成其意,允其同行。余更願在此特別聲言,負責叛變之軍事長官,竟急求入京,躬受國法之裁判,實為民國以來之創舉。此中央政府之所以赦宥張學良,而為若干人所駭為不解之 真實理由也。
當楊虎城率衛隊若干人來時,空氣益形緊張。彼偕張徑入委員長室,立正敬禮。委員長邀其就坐,彼等皆屹然不敢動;余即進言,委員長尚病不能起坐,故不得不臥談,如彼等就坐,較易聽受,乃始勉就椅坐。委員長與彼等語,余即在座速記,彼等聞委員長誠摯之言,余從旁察覺彼等容態,實顯現一種非常感動與情不自禁慚愧之色。
談話約半小時始畢,時已四時余矣。急整裝行,委員長與余偕張學良共乘一車,張徑就車之前排坐;子文、端納與楊虎城另乘一車。車抵飛機場,逕開至張坐機之門旁。機已開熱備用,一聲怒吼,離地騰空上升,余夫與余乃向西安作愉快之告別。是夕安抵洛陽,祝頌聖誕佳節。此日之紀念,不惟恢復委員長與余之自由,而中國全民眾解放之基,實亦肇於此乎!

【大紀元2013年10月17日訊】(責任編輯:李文慧)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外媒聚焦餘姚水災:先洪水後武警 席捲中國小鎮

★餘姚居民抗議政府救災不力 要求市委書記和市長下台



「在災害的時候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為了維穩他們從天而降。」網絡評論如此形容餘姚市居民對於席捲他們小鎮的洪水和士兵的感受。週二餘姚民眾針對政府救災不力而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當局出動数千特警、武警戒備,將市政府層層圍住,有多人被打傷、抓捕。(網絡圖片)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在災害的時候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為了維穩他們從天而降。」網絡評論如此形容餘姚市居民對於席捲他們小鎮的洪水和士兵的感受。週二餘姚民眾針對政府救災不力而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
紐約時報:救災不見身影 維穩呼嘯而至
《紐約時報》10月16日報導說,市民表示,週三餘姚平靜。一名銀行職員史女士說,她受到僱主的壓力要求她不要參加示威。
根據海內外網絡圖片和多份事件記錄,面對大量安全部隊,週二數千人在地方政府大樓外面抗議。汽車被打碎,一些抗議者把「為人民服務」的標誌當中的「人民」二字撕掉。兩個公民看起來頭上出血。
其他圖片顯示,人們被安全官員帶走。
麻煩開始於上週颱風菲特帶來洪水席捲小鎮,造成「百年一遇的降雨」。
餘姚降雨量達到50厘米,洪水氾濫,造成食品和飲水短缺。
週二的抗議是口耳相傳,然後隨著互聯網呼籲而膨脹。
「餘姚情況緊急,現在我們呼籲每個網民支持在政府廣場面對武警部隊的餘姚人民。」這個呼籲說。

居民提出五個質疑和要求:
*市長在救災努力當中褲子濕了嗎?
*為甚麼市政府在災害當中沒有作出充分應對?
*釋放那些被逮捕的人。
*為中央電視台對救災努力誤導性的報導道歉。
*為甚麼在災害當中沒有武警的蹤跡,而當中央電視台記者被對報導不滿的人群包圍之後,12輛警車在10分鐘之內就呼嘯而至?
路透社:災民要求市委書記下台
路透社10月16日報導說,在安全部隊跟數千名洪水災民之間爆發衝突之後,中共當局週三派出防暴警察阻止反政府抗議再度燃燒。
週二,餘姚居民聚集在政府門前,譴責他們救災不力,並要求市委書記和市長下台。
國家媒體週一報導說,一名中共官員被撤職,他被拍到在訪問洪水災民的時候,讓村民背著他。這張照片造成公眾憤怒。
但是法律專家表示,網民現在對於表達意見變得謹慎。中共最高法院九月份的司法解釋說,如果張貼謠言並被點擊5000次或轉發500次,微博用戶可能被起訴。
北京律師楊學林說,許多人「現在害怕在微博張貼評論。國家媒體有著明顯的偏見,所以如果人們不發聲,很難知道真相。」
楊學林指出,在2012年,在傳播北京洪水淹死37人的信息的時候,微博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美聯社:只能自救
美聯社10月16日報導說,官方報紙週三說,數千人抗議餘姚政府救災不力,一些人扔磚頭,跟警察衝突,導致逮捕。
餘姚居民對於政府應對該地區幾十年來最大的洪水的方式感到憤怒。颱風造成的洪水導致至少六人死亡,切斷1100萬人的供水供電,對家庭,企業和基礎設施造成20億美元損失。
小肥羊餐館的經理劉福泉說,他已經斷電一週,食物腐爛造成10萬元損失。
「我在頭三天可以吃到的只有一碗粥。」劉福泉說。「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自救。」
這樣的抗議,被中共稱為「群體事件」,在中國經常發生,點燃的原因從交通事故到工業污染和官員濫權。民眾憤怒常常因為特殊對待富豪權貴和高高在上、反應遲鈍的專制領導人而加劇。
暴力的威脅促使中共大規模財政撥款給警察和其他國內安全措施,其支出超過國防預算。

【大紀元2013年10月16日訊】(責任編輯:高靜)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雙十節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亞洲民主共和國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
國父孫中山創建的中華民國103歲生日10月10日前夕, 國父紀念館推出「中華民國國慶特展」,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

國父紀念館於文化藝廊推出「中華民國國慶特展」,展覽分為「革命行動,前仆後繼」、「碧血黃花,浩氣長存」、「武昌起義,專制解體」、「民心嚮義,各省光復」、「揮軍北上,士氣如虹」、「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六大主題,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鍾元/大紀元)
西元19世紀末,清朝積弱不振,發生於清道光19至22年(1839~1842)間的中、英鴉片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屈辱的開端。內憂外患頻仍,百姓苦不堪言。
國父孫中山先生深感改革無望,為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遂於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從此展開長達17年國民革命的旅程,奔走於世界各地倡導革命起義,終於在1911年10月10日推翻滿清,並於隔年(1912年)元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中華民國政府自遷至臺灣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晚間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中華民國國慶特展」展覽分為「革命行動,前仆後繼」、「碧血黃花,浩氣長存」、「武昌起義,專制解體」、「民心嚮義,各省光復」、「揮軍北上,士氣如虹」、「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六大主題,紀念孫中山創建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慶。

圖輯:「革命行動,前仆後繼」

1887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就讀香港西醫書院時與同學合影。(國父紀念館)

香港創辦第一份革命報刊「中國日報」的陳少白先生(1869年-1934年) 。(國父紀念館)

國父孫中山先生、楊衢雲與日本友人合影(1896年冬)。(國父紀念館)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圖(1904年7月20日)。(國父紀念館)
圖輯: 「碧血黃花,浩氣長存」

黃興在怡保籌募革命經費時與南洋同志合影(1910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加拿大卡加技利埠與僑胞合影(1910年2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329之役殉難的林覺民、劉元棟、馬超驥、陳更新等烈士生前與友人合影。(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329廣州之役失敗後被捕不屈的革命志士,右起陳亞才、宋玉琳、韋雲卿、徐滿凌、梁緯、徐亞培等先烈(1910年3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林文先烈(1886-1910年)與參加329之役生還的鄭烈、李恢等同志合影。(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武昌起義,專制解體」

孕育革命力量的湖北新軍在操練時情況。(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漢口革命軍在十基羅邁當車站下車(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各國水兵保護漢口租借(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救護革命軍傷兵的漢口紅十字會護士(1910年8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黃興抵達武漢與革命軍同志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民心嚮義,各省光復」

在九江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的「潯陽閱書報社」主要幹部合影,前排左一林森、六吳鐵城。(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湖南光復後特別會議開幕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支援革命軍的九江紅十字會隊員(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浙江省臨時省議會全體議員合影(1910年9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江西都督馬毓寶在南昌百花洲歡迎同盟會江西支部職員(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福建都督孫道仁(前排中)及都督府職員接待南洋回國人士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重慶光復,革命軍政府成立典禮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寧波軍政府紀元慶祝大會(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會攻南京的浙江革命軍(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揮軍北上,士氣如虹」

滬軍都督陳其美在上海歡送北伐軍第二軍總司令藍天蔚出發赴山東煙台合影(1910年)。(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北伐軍第一軍軍長柏文蔚與所屬衛生隊合影(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滬軍討虜學生隊合影(1910年10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廣東北伐敢死隊。(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潮州革命軍預備進攻府署(1910年11月) 。(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閩南北伐籌辦所同志會(1910年1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上海北伐學生隊在煙台登陸(1910年11月) 。(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山東光復,革命軍幹部慶祝獨立紀念(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民國成立後石家莊人士在吳祿貞被刺的地方建祠紀念。(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圖輯:「臨時政府成立,民國奠基」

國父孫中山先生返國經香港時與歡迎人員與船上合影(1910年11月2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光復各省代表集會選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0年11月10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上海各界代表在車站恭送國父孫中山先生赴寧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留影(1911年1月1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總統府職員合影(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出席臨時參議院舉行成立大會後合影(1911年1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清帝退位,國父孫中山先生率文武官員赴明孝陵祭告明太祖(1911年2月)。(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國父孫中山先生出席追悼粵中倡議諸烈士(1911年3月5日)。(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大紀元2013年10月09日訊】(責任編輯:高靜)(資料圖片:國父紀念館/國民黨文傳會)

雙十國慶 緬懷國父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102歲生日10月10日前夕, 僑務委員會為緬懷國父孫中山先生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 推出「國父紀念特展」,僑委會歡迎民眾及返國慶祝雙十國慶的僑胞踴躍前往參觀。

由僑委會聯合國立國父紀念館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共同舉辦國父紀念特展,即日起在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南棟一樓大廳展出,以孫中山先生與海外僑胞參與革命志業為主題,蒐集相關照片(圖片)、墨寶、歷史檔案及文物等陳列展品。(鍾元/大紀元)
僑委會聯合國立國父紀念館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共同舉辦國父紀念特展,以孫中山先生與海外僑胞參與革命志業為主題,蒐集相關照片(圖片)、墨寶、歷史檔案及文物等陳列展品,藉以緬懷國父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

中華民國開國之日,《民立報》首頁所刊之中華民國開國大總統玉照。(鍾元翻攝/大紀元)。(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孫中山先生胞兄孫德彰在壇香山之住宅,興中會在此成立,為革命策源地。(鍾元翻攝/大紀元)

1904年在壇香山所印製之革命軍需債券,俟革命成功之日,十倍償還本息。(鍾元翻攝/大紀元)

中華民國金幣券─國父於1911年到美國籌募大舉發難經費時,以「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名義所發行。(鍾元翻攝/大紀元)
西元19世紀末,清朝積弱不振,內憂外患頻仍,百姓苦不堪言。國父孫中山先生深感改革無望,為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遂於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就此展開長革命的旅程,奔走於世界各地倡導革命起義,終於在1911年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1910年國父在底特律成立同盟會分會 。(鍾元翻攝/大紀元)。(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民救濟局開幕典禮合影─由洪門致公堂與同盟會於美國舊金山共組之「洪門籌餉局」,對外稱國民救濟局。(鍾元翻攝/大紀元)

1909年國父主持紐約同盟會分會成立大會。(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加拿大卡加技利埠僑胞合影─1911年國父為勸募革命軍費,前往加拿大卡加技利埠,得華僑響應踴躍捐輸。(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國父紀念特展」讓觀眾隨著國父為革命奔走的腳步,來找尋「為什麼華僑為革命之母?」的答案。

1911年國父在加拿大溫哥華士丹利公園與同盟會同志及洪門致公堂職員合影 。(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在英國接受記者訪問,所發表的一篇回憶錄 。(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在法國巴黎組織革命團體後與同志合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1908年國父赴比利時組織革命團體時,與當地學生合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革命志業在歐美
美國檀香山宜茂島是國父孫中山領導革命的策源地,興中會即在此成立,在國父的革命歲月裡,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及比利時等地,都可以見到旅居歐美各國僑民齊心救國的義舉,以及國父席不暇暖的身影。

國父策動第二次惠州起義之遺址─台北新起町(今長沙街),此為1974年所攝,指揮所位在白線內。(鍾元翻攝/大紀元)

1897年8月下旬,陳少白奉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命,由日本到台灣來發展革命組織 。(鍾元翻攝/大紀元)

同盟會會員羅福星於民國成立後,奉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命,來台組織革命支部於苗栗,籌謀抗日,失敗被捕,從容就義,並株連40餘人,史稱「苗栗事件」。(鍾元翻攝/大紀元)

1987年陳少白由基隆登岸搭火車到台北大稻埕,圖為當時的大稻埕火車站(即火車票房)。(鍾元翻攝/大紀元)

1900年3月28日,國父孫中山先生化名吳仲,從神戶搭乘台南丸來台。日人清藤平七郎、橫山孫一郎等隨行,圖為一等艙名單。(鍾元翻攝/大紀元)

林祖密是第一位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籍志士,曾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護法,擔任閩南軍司令。(鍾元翻攝/大紀元)

1930年蔡元培為《台灣民報》題字,暗示了革命組織的方法與奮鬥的方向。(鍾元翻攝/大紀元)

同盟會會員王兆培,於1910年來台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院,並在校園內建立革命組織,吸收會員。醫院現址為台灣大學醫學院二號館。(鍾元翻攝/大紀元)
革命志業在台灣
西元1897年陳少白奉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命,自日本渡海來台灣,發展革命組織,獲得台灣人民大力支持,紛起響應,台北良德洋行老闆吳文秀、台中霧峰林家林祖密、同盟會羅福興以及許多無名英雄,皆為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慷慨捐輸,犧牲奉獻。

1905年6月28日於東京成立同盟會,時宣誓入會者三百餘人,國父由眾人推舉為總理。(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於第一次起義失敗後,偕陳少白等人流亡日本,三人剪去髮辮,改穿西服,以示革命決心。(鍾元翻攝/大紀元)

1905年國父赴安南籌款,行前在日本印製之債券─券額千元,實收250元,以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名義發行。(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與菲律賓革命志士獨立軍代表彭西合影,雙方互結同盟,協助彼此之革命事業。(鍾元翻攝/大紀元)

萃武精蘆為革命之南越根據地─1902年國父首次到達西貢,與多位熱血華僑共同籌組革命組織。(鍾元翻攝/大紀元)

安南中西學堂師生合影─1905年國父由日本前往安南,曾在河內指導廣東華僑成立中西學堂。(鍾元翻攝/大紀元)

庇能會議圖─為在廣州進行第十次大規模起義籌集一筆鉅款,國父與黃興、胡漢民、孫德彰等人在馬來西亞庇能召開會議。(鍾元翻攝/大紀元)
革命志業在東亞
東亞是國父領導革命的重要根據地,同盟會即是在日本東京成立,隨後陸續在新馬及緬甸等地成立分會,並在南洋各地興辦報紙宣傳革命。因此,東亞各地的華僑,可謂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堅強後盾。



國父墨寶典藏。(鍾元翻攝/大紀元)
國父墨寶典藏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國父一生憂國憂民,為生民立命,是立德;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是立功;至於立言,國父除了教誨我們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之外,還留給我們「奮鬥」、「博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等至理名言。
【大紀元2013年10月10日訊】(責任編輯:孫芸)